首页|臺灣廟宇楹聯中的中華文化與風土特色

臺灣廟宇楹聯中的中華文化與風土特色

扫码查看
臺灣保存的中華文化,除了文人大傳統之外,更有庶民之小傳統,寺廟就是其中之一;而寺廟楹聯爲文人爲地方信徒所撰寫,具有教化作用,則可謂大傳統與小傳統之間的媒介.清代臺灣號稱難治,官方遭遇的挑戰至少有三:其一是如何使南島語族部落林立的島嶼逐漸漢化;其二是如何使偷渡來臺的羅漢脚接受文教;其三則是如何面對反清復明傳統、消解官民對立.本文以明清時代臺南地區爲例,討論廟宇楹聯如何反映當時的士紳心態,特别是他們如何透過這個公共載體來教化百姓、或傳遞官方意識形態.全國性信仰放在臺灣的歷史脉絡中,孔廟象徵中華文教的移植,玄天大帝代表對明代正統的懷念,關公則被清代官方用來獎勵忠節.而表現地方特色的神祇,海神媽祖與醫藥神保生大帝都與渡海來臺的移民有地緣關聯性;至於王爺信仰及鄭成功崇拜,更是暗藏了臺灣民間抗衡清代官方的社會力量,清廷最終必須退讓,與這些信仰妥協.總之,臺南地區的廟宇,一方面反映了中華文化在此地開始扎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此地强烈的風土特色.

李淑珍

展开 >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清代 臺灣 廟宇楹聯 中華文化 風土特色

2024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化

CHSSCD
影响因子:0.096
ISSN:1003-0190
年,卷(期):2024.(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