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振兴: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

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振兴: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

扫码查看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乡村生态环境绿色品质化、乡村生产环境绿色低碳化、乡村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考察了长江经济带2011-2021年11个省市的乡村生态振兴发展水平、区域差距特征,借助ArcGIS的自然断点法、趋势面分析、重心模型及标准差椭圆探索了其空间演化格局与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带间呈现上游>中游>下游,且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其差距的主要原因.(2)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振兴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布局,呈现"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两极分化现象,且发展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3)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振兴的空间演进呈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且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逐渐趋于集聚.据此,应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全流域乡村"三生"空间生态化转型,实现乡村"三生"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与融合发展.

王伟婷、程莉

展开 >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重庆400067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

乡村生态振兴 熵权法 泰尔指数 趋势面分析 重心—标准差椭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2BJY067

2024

中国西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西部

影响因子:0.021
ISSN:1008-0694
年,卷(期):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