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株孔雀源奇异变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

一株孔雀源奇异变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试验旨在了解分离自蓝孔雀的奇异变形杆菌PM19的毒力、耐药性以及基因组特征。[方法]采用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并运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NR、KEGG、Swiss-Prot、COG、PHI-base、CAZy、CARD和VFDB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以及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预测分析。[结果]分离菌PM19为多重耐药菌,对受试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共14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分离菌具有较强毒力,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 6。19×106 CFU。FliL、zapA、rsmA、hmpA、mrpA、atfA、pmfA 和 ureC 共 8 种毒力基因在该菌中被检测到。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约为3。98 Mb,GC含量为38。94%,预测到3 715个编码基因。PHI-base数据库注释出158个与病原宿主互作用有关的蛋白基因;CAZy数据库注释出101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通过CARD数据库和VFDB数据库分别注释到92个耐药基因和8类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奇异变形杆菌PM19菌株具有较强毒力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携带大量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基因、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焦凤超、雷震、李迎晓、武娴、曲哲会

展开 >

信阳农林学院,信阳 464000

河南省水禽资源开发利用与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 464000

奇异变形杆菌 多重耐药性 毒力 全基因组测序

信阳农林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信阳农林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XNKJTD-014QN2022005182102110318

2024

相关文献
同作者其他文献同项目成果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2
ISSN:1671-7236
年,卷(期):2024.51(7)
焦凤超,雷震,李迎晓,等.一株孔雀源奇异变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24,51(7):3030-3040.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