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扫码查看
目的:为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CIg)在我国的生产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机制""药品管理""不良反应""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Mechanism""Drug administration""Adverse reac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CIg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和临床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68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国外自2002年12月第一个专供于皮下注射用的免疫球蛋白Vivaglobin?问世以来,不同浓度、不同规格的SCIg相继出现(如CSL公司的Hizentra?、Shire公司的CuvitAK`ru等);但我国暂无SCIg的生产研发,且国内医务人员对SCIg的临床应用知之甚少.SCIg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G(IgG)有关,可通过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SCIg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成人和儿童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等;具有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济成本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可维持稳定的生理水平的血清IgG浓度、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自我给药、易于患者自我管理等优势.因此,建议我国血液制品研究人员和企业可对SCIg的研发加以重视,以满足未来更广泛的临床需要.

张巍、徐继轩、叶生亮、刘凤娟、马莉、李长清

展开 >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成都 610052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 作用机制 临床适应症 不良反应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医学会科研课题

No.2017JY0064No.S18058

2020

中国药房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药房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56
ISSN:1001-0408
年,卷(期):2020.31(3)
  • 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