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PPARγ途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基于PPARγ途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连续喂养高脂饲料8周后,将空腹血糖(FBG)<6.67 mmol/L的雌鼠与雄性SD大鼠合笼;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DM组以及桑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以复制GDM模型.于注射后,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对照组和GDM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每日1次,连续18 d.分别于孕第3、7、18天(G3 d、G7 d、G18 d)检测其FBG水平;于G18 d检测其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胎盘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及mRNA,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mRNA以及磷酸化AMPK(p-AMP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大鼠FBG(G3 d、G7 d、G18 d)、TG、TC、LDL-C、TNF-α、IL-6、IL-8、MDA水平以及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SOD、GSH、CAT水平以及PPARγ蛋白及mRNA、AMPK mRNA、p-AM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GDM组比较,桑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FBG(G3 d、G7 d、G18 d)、TG、TC、LDL-C水平以及各剂量组TNF-α、IL-6、IL-8、MDA水平,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SOD、GSH、CAT水平以及PPARγ蛋白及mRNA、AMPK mRNA、p-AM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桑叶总黄酮对GDM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的激活有关.
Improvement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Morus alba on Glycolipid Metabolism,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odel Rats Based on PPARγ Pathway

史纪芳、潘佳琪、陈梦、马敬、王华伟

展开 >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昆明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昆明 650032

妊娠期糖尿病 桑叶总黄酮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糖脂代谢 炎症 氧化应激 大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460240

2020

中国药房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药房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56
ISSN:1001-0408
年,卷(期):2020.31(6)
  • 20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