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Skin Adverse Reactions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odine Contrast Agent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静脉注射导致皮肤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20年4月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后发生皮肤ADR的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其基本信息、应用碘对比剂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ADR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碘对比剂的使用情况、皮肤ADR的主要表现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情况.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碘对比剂用量、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肿瘤病史、基础病史、过敏史、饮酒史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生皮肤ADR者共157例,男性79例(50.3%)、女性78例(49.7%);年龄19~86岁,平均(52.68±18.73)岁;BMI(14.6~40.7)kg/m2,平均(22.5±3.7)kg/m2;使用碘普罗胺67例(42.68%)、碘克沙醇34例(21.66%)、碘海醇31例(19.74%)、碘帕醇25例(15.92%);碘对比剂用量50~100 mL,平均(73.06±13.29)mL,4种碘对比剂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碘对比剂中,碘普罗胺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高(0.197%).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以急性(89.2%)为主,严重程度以轻度(75.2%)为主,以荨麻疹(38.9%)最常见,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135例、好转13例、未好转9例.发生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患者中,以合并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最高(33.1%);但导致重度皮肤ADR则以合并使用抗肿瘤药物为主.住院时间{11~20 d[OR=1.21,95%CI(1.07,1.20),P=0.042]、21~30 d[OR=1.39,95%CI(1.12,1.52),P=0.035]、31~40 d[OR=1.15,95%CI(1.03,1.37),P=0.008]、>40 d[OR=1.33,95%CI(1.28,1.53),P=0.003]}、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OR=1.51,95%CI(1.35,1.61),P=0.037]、注射用药过敏史[OR=1.50,95%CI(1.37,1.59),P=0.005]均可显著增加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结论: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患者的住院时间(≥10 d)、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注射用药过敏史可能是碘对比剂致相关皮肤ADR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艳艳、程一帆、杨雅淋、方志娥、黄丹、李云逸、黄明春、钟丽娟、周新杰、王军大

展开 >

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21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乐山 61400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重庆 401120

重庆市中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21

展开 >

碘对比剂 皮肤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技项目2019年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庆市中医院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专项

cstc2019jcyj-msxmX0555ZY20180-2025YYZX2019-064XJG2019-11950XJYB2087CQSZYY2020017

2020

中国药房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药房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56
ISSN:1001-0408
年,卷(期):2020.31(18)
  • 1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