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酮类化合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目的:了解黄酮类化合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黄酮类化合物""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作用机制""Flavonoids""AD""Pathogenesis""Action 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20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基于现代AD学说和相关通路对黄酮类化合物防治AD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给药系统在增强该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6篇,其中有效文献66篇.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Aβ学说,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激活非淀粉样途径、抑制淀粉样途径,从而抑制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的活性、减少Aβ的形成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基于Tau蛋白学说,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增强内源性磷酸脂酶的活性,促进Tau蛋白脱去磷酸基,抑制Tau蛋白磷酸化,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目的.基于胆碱能学说,不少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使其在突触间隙中维持较高的浓度以治疗AD.基于氧化应激学说,则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同时,炎症学说和突触学说也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黄酮类化合物治疗AD的潜在作用机制.基于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等通路来治疗AD,且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此外,纳米技术可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以更好地发挥抗AD作用.

邵骏菁、张晓平、杨颖、温柔、李忠原、马大龙、于俊杰、田景振

展开 >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济南 250355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品调剂科,山东青岛 266005

黄酮类化合物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作用机制 纳米给药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19-0029

2020

中国药房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药房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56
ISSN:1001-0408
年,卷(期):2020.31(24)
  • 6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