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应用价值

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应用价值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角蛋白(CK)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CRC)淋巴结微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海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RC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标本,经常规HE染色检测后区分阳性淋巴结和阴性淋巴结,对阴性淋巴结组织标本再进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 76例CRC患者根治术后共获取1 461枚淋巴结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共检测到33例患者的110枚淋巴结转移,占比为43。42%(33/76)。经AE1/AE3免疫组化法对常规HE染色判定为"阴性淋巴结"的43例患者的1 351枚淋巴结组织标本行二次检测,发现16例患者的28枚淋巴结显示阳性细胞,淋巴结内微转移灶的检出率为37。21%(16/43)。CK(AE1/AE3)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和肿瘤部位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肿瘤组织类型和微乳头浸润无关(均P>0。05)。TNM分期Ⅳ期的CRC患者淋巴结内微转移灶检出率(2/3)显著高于Ⅲ期(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8,P=0。007)。AE1/AE3免疫组化法与常规HE染色法对CRC患者(Ⅱ期和Ⅲ期)淋巴结内微转移灶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8,P=0。038)。术后1年随访发现,复发、转移的CRC患者淋巴结CK(AE1/AE3)阳性率(1/8)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5。89%,4/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3,P=0。127)。结论 CK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显著提高了CRC患者术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能更为精准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在治疗、预后判断中具有积极意义。

张彪、孙勤丰、周泉、许晔峰

展开 >

海盐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嘉兴 314300

嘉兴市第二医院病理科,嘉兴 314300

结直肠肿瘤 肿瘤微转移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浙江省海盐县卫生健康局(海盐县医学会)科技计划

2022wszd005

2024

中国医师杂志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876
ISSN:1008-1372
年,卷(期):202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