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柴胡劫肝阴"的源流发展与初步实验研究

关于"柴胡劫肝阴"的源流发展与初步实验研究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Experiment Research about "Bupleurum Chinense Rob-bing Hepatic Yin"

扫码查看
目的 梳理柴胡记载中关于"柴胡劫肝阴"的源流发展并进行初步肝毒性实验验证研究,为深入开展柴胡肝毒性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和积累实验数据.方法 研究历代古籍关于"柴胡劫肝阴"源流发展及柴胡的毒性认知过程,采用临床人常用柴胡日用生药量的60倍(15.0g/kg),给SD大鼠连续灌胃1个月,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液生化学肝功指标和相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柴胡劫肝阴"的记载始见于清朝叶天士,后世有所发展;实验研究发现柴胡可导致大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约6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升高约47.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也略有升高,病理检查发现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肝损伤,其结果 与"柴胡劫肝阴"的说法相吻合.结论 文献及实验研究均说明柴胡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造成大鼠肝损伤,应在功效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其肝损伤机制与控毒原理.

孙蓉、黄伟、李素君、王会、鲍志烨

展开 >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柴胡劫肝阴 肝毒性 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山东省科技平台建设项目山东省国际合作引智项目

306726492004BA721A152007GG2NS020732008GG2NS02021L20083700336

2009

中国药物警戒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中国药物警戒

CSTPCD
影响因子:1.105
ISSN:1672-8629
年,卷(期):2009.6(10)
  • 2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