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形成SSIH的高危人群,同时为制定更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SSIH分为SSIH组(17例)和非SSIH组(7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SSIH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造口旁疝情况、肿瘤病灶与肛缘距离、术前白蛋白比值、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造口直径均可能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体重指数>24 kg/m2、合并切口感染及造口最大径>2。5 cm均是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均可用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风险预测,且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使用(P<0。05)。结论 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与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等因素有关,而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用于患者SSIH形成风险预测显示出良好临床效能。

李玲民、卢娅利、张雪峰

展开 >

鹤壁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病区,河南 鹤壁 458030

鹤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鹤壁 458030

结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回纳术 造口部位切口疝 危险因素 预测

2024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影响因子:0.504
ISSN:1672-2019
年,卷(期):2024.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