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岷江上游"鸟度也还愁"的高山峡谷之中,流传着一种祭山还愿的羌族释比信俗.从传统民间果若到当代公共文化的夬儒节,反映了时代变革对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变异的深刻影响.本文以民国时期的羌族调查成果为对照组,把传世的释比响器实物与文献史料互证,并将其置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释比信俗中解读,以"三证互释"方法做比较研究.作者认为:当唱经化作"经典"而几成绝唱,图经尊为"文物"而藏之高阁,传统的果若并不能依赖"共谋"出来的现代夬儒节而续命.这并非个案,而是民间宗教性仪式音乐在当代活态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