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扫码查看
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人的视野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对教会音乐的中国本土化探索.除宗教以外,上海租界的外国居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音乐的.但是这一道阻隔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围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那些致力于在西方社会诠释中国音乐的传播者们,成为近代国乐发展道路得以探索和争论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国乐走向何方"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人的音乐社会,即便是在复杂而屈辱的租界时期的上海外侨社会中,"国乐之声"亦没有被隔绝在"围墙"之外.

马成城、洛秦

展开 >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上海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江汉大学

中国音乐史学会

中国音乐史学会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展开 >

跨文化语境 20世纪30年代 上海"飞地" "国乐"之声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8ZDA025

2024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音乐学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14
ISSN:1003-0042
年,卷(期):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