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当我们重返音乐分析之后该走向何方?
当我们重返音乐分析之后该走向何方?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音乐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应随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变.本文的写作缘起于爱德华·科恩、科尔曼和阿加乌在1960、1980和2004年的三篇关于音乐分析的文章,最主要的哲学参照是阿多诺在1969年关于音乐分析的演讲和德勒兹的哲学观念.作者无意站在当下的立场对这三篇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分析文献进行批评,而是试图通过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当下的理解方式串联起阿多诺对"事实"和"盈余"(真理)两个层面的解读,建立起当下对音乐分析学科属性的探讨,进而对如何处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进行论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邹彦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关键词:
文化批评
音乐作品
乐谱
主体
客体
出版年:
2024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音乐学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614
ISSN:
1003-0042
年,卷(期):
202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