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走向生命现实 重构新哲学——近年来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述评
走向生命现实 重构新哲学——近年来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述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近十余年来,学界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特别关注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与黑格尔式阐释的关系问题."近康德"阐释旨在超出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来考察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康德的"主体—自由—实践"对抗黑格尔式阐释的决定论倾向,以满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论需求.黑格尔式阐释则认为,黑格尔哲学始终是马克思哲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正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知性化或康德化才导致了决定论;只有继承"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即社会—历史原则,才能切入当今中国现实.这一争论深入到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与拜物教、实践与历史、价值与规范等方面.而且,双方都自觉认识到了各自阐释的限度,并一定程度地走向对方.与康德、黑格尔受到的强烈关注相比,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的研究持续低迷;而马克思与谢林关系的研究正在兴起,期待将会产生重要成果并引发进一步的扩展性影响,特别是拒斥否定哲学、吸收肯定哲学而走向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谓"真正的实证科学"方面.这与早期浪漫派以重视感性具体的诗学来补充传统哲学的倾向极为类似.马克思与浪漫派关系的研究、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对生命现实的日益重视、对现代性问题的持续反思,而走向一种更加重视感性、经验、实存的新哲学的建构.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森林、冯波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近康德"阐释
黑格尔式阐释
马克思与谢林
马克思与浪漫派
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
出版年:
2023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
ISSN:
1004-3462
年,卷(期):
2023.
(1)
参考文献量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