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民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引入美育以来,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经百余年不断发展,形成了各具鲜明特征的五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育先驱对美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发,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确立了基本范型.由于战时特殊性,三四十年代的美育思想侧重美育的"和众"功能,并呈现出两种主要倾向:一是以鲁迅、毛泽东为代表的美育政治化主张,二是以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陶行知等人为代表的人格培养和人生的艺术化主张.在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关于"美的本质"等问题的讨论为美育提供了两个相反方向的基础.其中,对美之客观性的肯定为美育提供了坚实的哲学根基,而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则削弱了美育的现实可能性.20世纪80年代的美育思想则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引领下,给予审美价值与审美活动更多关注,也更加重视个体生命与感性价值.90代以来,美育研究与实践在历史的基础上朝着细分、深入的方向迈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五个阶段虽各有特点,但都体现出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礼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