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凸显是《大学》"治国平天下"章的重要线索,朱子对此有着深刻认识.作为理想政治的最终表述,朱子以"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解释"明明德于天下",又以"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解释"天下平",两者不可一概而论.以其相通之处而言,两者均内蕴"民本"的政治原则与"均平"的执政理念;以其内在差异而言,"平"指向天下之人的规矩,"明明德"指向圣人的境界;"平天下"其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未完成时的"明明德于天下",在"平天下"所强调的等差秩序之中,所谓"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既指人人各尽其分、各守其职,亦引申为人人各有其"自明明德"而"止于至善"的均等机会与基本条件.朱子既没有忽视政治生活的倾向,更没有"以道德代政治"的乌托邦式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