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一种"三纲六目图"及其成因——日本《大学》受容史上的一个侧面
一种"三纲六目图"及其成因——日本《大学》受容史上的一个侧面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朱子基于其本性论和修己治人论而展开八目渐进工夫论,但日本的考证派学者大田锦城却曾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舍"八目"而为"六目"之说.在细节上,朱熹改订《大学》文本,作《格物致知补传》,是为了补全八目阶梯论中从"格物""致知"到"诚意"之间的理论飞跃.大田锦城在早年基于自身考证学者的立场,在《九经谈》中批评朱子的改易行为,最终形成"三纲六目解释全图",缺省"格物""致知"二目.但锦城在晚年立场有所转变,在《大学原解》中,基于对"学知"的需求和对"格物""致知"等文辞的理解差异,重拾八目图.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廖娟
展开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大学》
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六目
朱熹
大田锦城
出版年:
2024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哲学史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43
ISSN:
1005-0396
年,卷(期):
202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