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MRI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穴位特异性效应机制

基于MRI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穴位特异性效应机制

扫码查看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受损,针刺治疗VCI的效果显著,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MRI能为观察VCI患者病变脑区的结构功能改变提供可视化依据.有研究发现针刺不同穴位时大脑的结构功能改善具有一定差异,可能涉及针刺疗法的穴位特异性效应机制.梳理近年来VCI患者脑区改变的MRI报道与针刺治疗VCI的MRI研究,分析针刺改善VCI患者病变脑区结构与功能的MRI表现,揭示针刺不同穴位、穴位组合与真/假穴治疗VCI的穴位特异性效应机制,为针刺治疗VCI的临床应用及选穴提供参考.

郭述豪、刘婷婷、冯楚文、屈媛媛、陈涛、邵玉莹、鲁菁、李彬彬、朱明航、袁志英、杨添淞

展开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省中医药信息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血管性认知障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穴位特异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课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820745398170417082305394LH2020H092YQ2023H019HZKY20220308-202201357ZHY2022-1362022-QNRC1-05

2024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857
ISSN:1672-0512
年,卷(期):2024.22(4)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