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扫码查看
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 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 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 MS液体培养32 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Induction and culture of hairy roots in Scutellaria viscidula and its baicalin production

王淑芳、孙一铭、雷桅、杨蕊、孙敏

展开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遵义师范学院生物系,贵州,遵义,563002

粘毛黄芩 毛状根 总黄酮 黄芩苷 HPLC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EF200609

2008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08.33(14)
  • 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