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药制剂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万鑫浩陶青王子千杨东印...
    6541-6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药品质量和安全关注的不断提升,药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信任。通过将多光谱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中药制剂的快速、无损、精准检测,从而革新传统检测方法,并开发出更便捷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该文全面综述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常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及原理,为该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参考。同时,探讨了各种数据预处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机器学习算法,以提升数据利用效率。重点分析了机器学习在中药制剂检测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未来将机器学习与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中药制剂机器学习算法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太赫兹时域光谱

    面向"双碳"目标下中药生态精细制造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杨东印王子千万鑫浩刘英...
    6549-6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之下我国中药产业迅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双碳"战略下中药生态精细制造或将成为中药产业践行低碳经济的突破口之一。该文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结合当下中药制药现状,围绕中药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中药生态精细制造模式下制剂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中药生态精细制造模式的选择方案,以期推动中药产业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双碳"中药制药精细制造节能减排绿色制造

    健胃消食颗粒物性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王子千吴凡钟志坚罗小荣...
    6558-6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胃消食颗粒作为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主要物料,其离散元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仿真参数的设定尚不清楚,仿真模型精度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有较大影响,需通过参数标定提高仿真参数的准确性。该文以健胃消食颗粒休止角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标定离散元参数;物理试验测定健胃消食颗粒物性参数,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ohnson-Kendall-Roberts(JKR)V2模型和虚拟仿真方法在EDEM软件中构建休止角测定模型;图像分析与数值拟合方法测定休止角,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离散元仿真中初始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对其中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优参数区间;基于Box-Behnken试验建立显著性参数与休止角的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休止角37。64°为目标值,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求解。显著性筛选试验得出健胃消食颗粒的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颗粒-颗粒滚动摩擦力、颗粒-钢板滚动摩擦力对仿真休止角影响显著;最优参数组合:0。330、0。222、0。229。最优参数组合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休止角与物理试验休止角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相对误差为0。05%,进一步验证了健胃消食颗粒离散元标定参数的可靠性。

    离散元标定优化仿真参数休止角健胃消食颗粒

    基于QbD理念的健胃消食片颗粒的关键物料属性辨识研究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万鑫浩钟志坚陶青王子千...
    6565-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物料属性(CMAs)辨识是中药大品种健胃消食片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健胃消食片颗粒为研究对象,以片剂抗张强度为主要质量属性,建立了颗粒CMAs的辨识方法与设计空间,并基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建立颗粒CMAs的预测模型。首先采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中的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制备不同性质的健胃消食片颗粒,测定颗粒的粉体学性质。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建立颗粒粉体学性质与抗张强度间的关系模型。根据OPLS提取综合变量的特性,找出对抗张强度解释作用最强的自变量,再利用FT-NIR技术建立颗粒CMAs的预测模型。最终确定关键物料属性为吸湿率、含水率、D50、崩溃角、质量流速、振实密度;流动性、D50、含水率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p)与相对百分偏差(RPD)分别为0。891、0。994、0。998;2。97、12。4、20。7。建立的OPLS可明确各因素对抗张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拟合效果良好。所建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健胃消食片颗粒CMAs的快速、准确测定。

    关键物料属性设计空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傅里叶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基于DPSIR模型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发展前瞻

    华桦李青苗方清茂曾瑾...
    6574-6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可供作为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医院制剂等)原料及民族民间草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资源蕴藏量的总和,是承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高度重视,在资源普查、品质评价、资源保护、创新技术、开发利用等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紧迫的任务是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心从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研究向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研究转移,创新构建科学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EIS-TCMRSU)以及度量、测定各项标准和指标的方法,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水平、趋势作出客观评估,进而在中药产业经济政策和中药科学监管政策支持下,采用新兴科学技术和工具方法,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该文基于DPSIR模型(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model),结合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涉及的相关产业链瓶颈问题和发展要素,确定了包括资源驱动力、环境压力、资源状态、社会经济影响和管理响应等方面的关键指标,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EIS-TCMRSU支撑理论体系,能准确反映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状况和发展趋势,推动EIS-TCMRSU研究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应用,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客观评估,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中药高水平安全监管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PSIR模型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药监管科学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基于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穴位给药治疗研究进展

    王狄鑫高远吴代敏吴英倩...
    6584-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穴位给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多以散剂、膏剂、糊剂为给药剂型,但以上剂型存在明显弊端,如透皮吸收量少、皮肤刺激强、易脱离等缺点,创新一种高渗透、低毒、低刺激、给药方便的中药穴位疗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药现代制剂新技术的发展,将微乳、微粒、水凝胶、脂质体等现代剂型与穴位给药相结合,衍生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给药、穴位注射给药、微针、纳米多孔针灸针等。中药制剂新技术与穴位给药相结合,起到药物高渗透、高滞留、形成药物"穴位贮库"优势,药物蓄积于穴位持续放大穴位效应的作用,以达到药物治疗与穴位治疗1+1>2的叠加效果。因此该文基于中药制剂新技术与穴位给药相结合治疗RA的相关研究、制剂改良作综述,为中药穴位治疗与现代制剂新技术的结合提供发展新思路。

    穴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纳米载体促渗中药挥发油促渗中药制剂新技术

    藤黄酸药理作用机制与毒理学研究进展

    涂柯蓉杨尚沁徐琦琦吕亮亮...
    6593-6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黄酸为来源于藤黄中的一种笼状呫吨酮类化合物,被证明是藤黄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凭借其广泛且显著的药理活性持续受到关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藤黄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视网膜病变、脏器保护、抗微生物感染、骨保护与缓解神经病理疼痛等多种治疗活性。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藤黄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系统总结与整合,而该部分内容对于促进其临床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目前的研究发现藤黄酸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如器官毒性、发育毒性以及溶血性等。因此,该文对藤黄酸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以及毒理学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促进藤黄酸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藤黄酸药理作用分子机制毒理学

    中药煨法炮制技术古今演变及现代研究进展

    曲珍妮谢春燕周倩高鹏...
    6604-6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煨法是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大量典籍记载中药煨制品种及煨制方法,但随着时代的演变,现代对煨法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收集123本古籍共记载119种中药的煨制方法,系统总结了中药煨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脉络。同时梳理历版《中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各省中药炮制规范中关于煨制品种的收载情况。该研究综述了煨法的工艺、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现代研究进展,探析煨制技术的古今演变,以期为优化煨制工艺、建立煨制饮片质量标准、阐释煨法炮制理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提供文献依据。

    煨法历史沿革煨制工艺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藁本内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朱芙琴马佳怡张圆圆余琰...
    6625-6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藁本内酯是从伞形科植物当归、川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苯酞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抗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其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研究显示藁本内酯对多种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肉瘤、肌肉衰老损伤等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造骨细胞(OBs)分化能力,抑制破骨细胞(OCs)生成能力、下调炎症因子、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改善股骨头局部供血、平衡脂质代谢、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周期阻滞、加强骨骼肌对糖的利用、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等。但其结构不稳定、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借助制剂手段,如滴丸、微丸、包合物、脂质体等,改善了其稳定性和水溶性,提高了药物疗效。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藁本内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单体和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藁本内酯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藁本内酯药理作用运动系统疾病药代动力学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

    彭思源贺建江国政丁婵...
    6635-6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药桑黄为桑黄孔菌属真菌的干燥子实体,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桑黄富含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多酚类等活性物质,可发挥抗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抗炎、抑菌、缓解痛风等多种活性,在医药、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但野生桑黄资源稀缺、人工栽培的桑黄基原多样、有关桑黄的地方标准不统一、桑黄菌丝体的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桑黄资源的持续开发。基于此,该文针对桑黄资源现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桑黄发酵工艺及其过程调控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桑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桑黄真菌学活性成分综合开发发酵工艺活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