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20年来雷公藤肝毒性研究概述

近20年来雷公藤肝毒性研究概述

扫码查看
雷公藤为治疗风湿病常用中药,疗效突出,然而其毒副作用,尤其肝毒性居单味肝损伤中药的首位,是困扰其临床运用的关键,也是阻碍其走向世界的绊脚石。基于此,该文对近20年来关于雷公藤肝毒性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并从肝毒性表现、肝损伤的因素、毒性机制、减毒应对措施等方面对雷公藤的肝毒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①动物实验中雷公藤的肝毒性在生理状态下较病理状态下更为严重;②雷公藤的肝毒性是其所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生物碱类对肝脏毒性最大;用药剂量过大和累积服药量过大是雷公藤产生肝毒性的主要原因;③氧化应激学说仍是雷公藤肝毒性的重要机制,且Nff2作为氧化应激的关键调控酶,已成为肝保护药物拮抗雷公藤肝毒性的作用靶点之一;线粒体自噬和肝超敏状态,是雷公藤诱导肝损伤的新机制;④控制用药量、药物配伍、炮制或改变剂型等措施有助于减轻雷公藤的肝毒性。该文旨在明确雷公藤肝毒性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以期提出新的研究策略,为合理评价雷公藤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思路。
Overview of hepatotoxicity studies o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in recent 20 years

田雅格、苏晓慧、刘立玲、孔祥英、林娜

展开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雷公藤 毒性 肝损伤 自噬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92139GH2017-062017YFC170200581873068

2019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19.44(16)
  • 33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