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解析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解析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扫码查看
脑缺血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药川芎-赤芍药对可干预脑缺血,减轻脑缺血炎症反应和凋亡.为系统研究川芎-赤芍药对干预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川芎-赤芍干预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以大鼠脑缺血模型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个化合物,38个靶点和9条通路,主要化合物包括川芎中酚酸类成分和赤芍中单萜苷类成分,关键靶点涉及M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SRC(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APK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CASP3(caspase-3)、CASP7(caspase-7)、ESR1(estrogen receptor 1)和 MAPK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质自磷酸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重要的KEGG通路涉及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与MAPK1、SRC、EGFR、MAPK14、CASP7有强烈的结合能力.MCAO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药对可以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和细胞间质水肿,同时显著降低caspase-7的活化和ERK1/2的磷酸化.川芎-赤芍药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炎症因子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死亡和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减轻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信号通路与Ras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最为相关.该研究为川芎-赤芍临床干预脑缺血提供依据,也为药对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Mechanism of Chuanxiong Rhizoma-Paeoniae Radix Rubra drug pair on interven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molecular docking

周昊言、孙若岚、季千惠、唐德才、顾俊菲

展开 >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药对 脑缺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川芎 赤芍

81904059BK2019080319KJB360015

2021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21.46(12)
  • 2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