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建太子参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福建太子参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黑斑病常于每年4—6月份的多雨季节暴发,为太子参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太子参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柯赫法则对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鉴定为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该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梨黑斑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其菌落形态、孢子特征以及产孢表型特征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类似,且由ITS、tef1、gapdh、endoPG、Alta1、OPA10-2和KOG1077这7个组成的串联序列在20个链格孢属真菌的系统发育树上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聚为一支,最大似然支持率为100%,贝叶斯后验概率1.00.生物学特性表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最适培养方式为24 h暗培养,菌丝和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处理10 min.由A.gaisen引起的太子参黑斑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可为太子参叶斑类病害的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thogen causing black spo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n Fujian province

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蔡净蓉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350003

太子参 黑斑病 梨黑斑链格孢 多基因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J014852021R1034006CXTD2021014-2XTCXGC2021003-52019YFC1710502

2023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23.48(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