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樟帮醋闷乳香炮制工艺及其体外抗凝活性研究

基于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樟帮醋闷乳香炮制工艺及其体外抗凝活性研究

扫码查看
该研究首次优选樟帮醋闷乳香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凝血活性。采用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以收率、出粉率以及11-羰基-β-乳香酸(11-keto-boswellic acid,KBA)、3-乙酰基-11-羰基-β-乳香酸(3-acetyl-11-keto-boswellic acid,AKBA)、β-榄香酮酸(β-elemonic acid)、α-乳香酸(α-boswellic acid,α-BA)、β-乳香酸(β-boswellic acid,β-BA)、3-乙酰-α-乳香酸(3-acetyl-α-boswellic acid,α-ABA)等6种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和3种挥发性成分(醋酸辛酯、因香酚、醋酸因香酚)相对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评分(OD),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考察炒制温度A、燃烧时间B、米醋用量C和闷制时间D对樟帮醋闷乳香炮制工艺的影响,按照最优炮制工艺制备樟帮醋闷乳香进行体外抗凝血实验。结果显示,醋酸辛酯、因香酚、醋酸因香酚、KBA、AKBA、β-榄香酮酸、α-BA、β-BA、α-ABA、收率和出粉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582、0。1045、0。1464、0。0329、0。1237、0。0444、0。0221、0。0422、0。1101、0。0122、0。0032;樟帮醋闷乳香的最优炮制工艺为每50 g粒径为1~5 mm的乳香于150~180℃文火中不断翻炒至乳香熔化呈液胶状,点燃乳香,燃烧15 s后,向乳香喷洒7。5 g米醋(15%),盖锅灭火,闷制3 min,移去锅盖,150~180℃翻炒至乳香熔化成软团块时,取出,放凉,打碎;体外抗凝血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乳香和樟帮醋闷乳香均能显著延长大鼠贫血小板血浆(PPP)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且樟帮醋闷乳香的作用显著优于乳香(P<0。05)。该研究优选的樟帮醋闷乳香炮制工艺稳定、可行,有利于乳香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以内在质量(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含量)、收率和出粉率为指标,并利用药效学试验进行验证,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信,对乳香樟帮特色炮制品种的临床运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Zhangbang vinegar-processed Olibanum with multi-indicator-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anticoagulant effect evaluation

Olibanumvinegar-processed OlibanumZhangbang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process optimizationanticoagulation

肖小林、颜干明、龚千锋、于欢、杨丹阳、吴晓莹、朱盈徽、彭新林

展开 >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乳香 醋乳香 樟帮 层次分析法 变异系数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凝血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龚千锋)传承工作室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龚千锋)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国医名师(龚千锋)工作室项目

821607498210439220212BAB216011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2]245号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赣中医药综合[2021]12号

2023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23.48(16)
  • 2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