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分析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us根部和茎叶部分的化学成分异同并进行其质量评价,该文利用UPLC-Q-TOF-MS技术,在系统表征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对照品建立了其同时含量测定的方法。共在线鉴定或推测了毛叶香茶菜中 34 个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对照品确定的 14 个化合物,并建立了其中 11 个化合物[丹参素、单咖啡酰酒石酸、新西兰牡荆苷、(1S,2S)-globoidnan B、芦丁、(+)-rabdosiin、(-)-rabdosiin、(1S,2S)-rabdosiin、shimobashiric acid C、迷迭香酸、胡麻素]的 UPLC-UV含量测定方法。11 个化合物的分离度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且线性范围宽(0。10~520。00 μg·mL-1)、线性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 94。72%~104。2%。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根部和茎叶部分差异明显,能良好聚类分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到 6 个准确鉴定的主要差异化合物,分别为迷迭香酸、shimobashiric acid C、表诺多星、胡麻素、芦丁、(1S,2S)-rabdosiin。综上,该文建立了一种可以区分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的策略和方法,并能用于毛叶香茶菜的质量控制,为毛叶香茶菜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胡倩南、田春芳、魏朝法、兰晓燕、李翔、周利、邱子栋、张元、朱加明、李文跃、康利平

展开 >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北京联合大学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浙江省胡庆余堂中药现代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00

展开 >

毛叶香茶菜 根部 茎叶 UPLC-Q-TOF-MS 黄酮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2060302-2205-032022C03131CI2021A05206CI2023C071YLLCI2021A04504CI2021A04007CI2023E002

2024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18
ISSN:1001-5302
年,卷(期):2024.49(9)
胡倩南,田春芳,魏朝法,等.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4,49(9):2478-2488.DOI:10.19540/j.cnki.cjcmm.20240122.201.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