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市城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刺叮周环研究

北京市城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刺叮周环研究

Study on the biting cycles of Aedes albopictus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Beijing City

扫码查看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刺叮周环规律,降低居民户外活动过程中被蚊虫叮咬的几率.方法 选择人群密集区域的公园、居民区和医疗机构3种环境类型,利用人诱停落法对3种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停落指数进行观察.结果 2018年北京城区白纹伊蚊年均停落指数为0.17只/(人· min).3种生境中,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在9月中旬停落指数最高,分别为0.43和0.31只/(人· min),公园在7月下旬停落指数最高,为1.17只/(人· min).居民区和医疗机构的晨峰出现在05:00,停落指数分别是0.22和0.17只/(人· min),公园的晨峰出现在08:00,停落指数为0.52只/(人·min).3种生境在17:00达到全日最高峰,居民区、医疗机构和公园3种峰值分别为0.38、0.28和0.60只/(人·min).医疗机构、居民区以及公园的24 h停落指数比为1:1.20:2.20.结论 北京市城区不同生境中白纹伊蚊刺叮周环活动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双峰型,分别是晨、昏高峰,昏峰高于晨峰.在刺叮高峰时,人们应减少在公园等地活动,如果外出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王佳男、周小洁、秦京宁、申同洋、冯笑、刘国涛、代慧鸣、王莹、王晓军

展开 >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10120

白纹伊蚊 停落指数 刺叮周环

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科技发展项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PXM2019_026278

2021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STPCD
影响因子:0.566
ISSN:1671-2781
年,卷(期):2021.27(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