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8年和2019年北京市居民区病媒生物调查

2018年和2019年北京市居民区病媒生物调查

扫码查看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情况,为居民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采用C02诱蚊灯法、人诱停落法和路径法,蝇采用笼诱法,鼠采用夹夜法,蟑螂采用粘捕法分别对北京居民区主要病媒生物开展监测.结果 2018年和2019年蚊密度分别为1.41和1.85只/(灯·h),停落指数分别为0.82、1.25只/(人·30 min),路径指数为0.31、0.32处/km,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其次是白纹伊蚊,蚊密度高峰期为7月、8月;2018年和2019年蝇平均密度分别为6.98、5.60只/笼,麻蝇属为优势种,7月蝇密度均为最高峰值;鼠捕获率较低,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是小家鼠;蟑螂监测只捕获到德国小蠊.结论 蚊虫密度控制应成为北京市居民区病媒生物控制的重点,以减少刺叮骚扰危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Investigation on main vectors in communities of Beijing City in 2018 and 2019

阎婷、刘美德、刘婷、付学锋、周小洁、佟颖

展开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

居民区 病媒生物 密度 监测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首发2018-2-3015

2021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STPCD
影响因子:0.566
ISSN:1671-2781
年,卷(期):2021.27(5)
  •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