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危险因素及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关系研究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危险因素及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关系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危险因素及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22年 1月于本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 101 例,根据术后随访 1年邻椎是否再骨折分为骨折组(47例)和无骨折组(54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评估脊柱骨盆参数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密度、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及手术椎体局部后凸角均可能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密度较低、腰椎前凸角较小及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较大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腰椎前凸角及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均可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风险预测,最佳cut-off值分别为 40.1°、5.39 cm;同时两者联合预测 AUC为 0.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9.03%、85.48%,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危险因素(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除与椎体骨密度有关外,还受脊柱骨盆参数直接影响;其中腰椎前凸角与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联合预测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风险具有良好临床效能.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宪翠、王路、徐浩
展开 >
作者单位:
316000 舟山,浙江省舟山医院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椎再骨折
危险因素
脊柱
骨盆
出版年:
2024
DOI:
10.3969/j.issn.1009-7147.2024.01.046
浙江创伤外科
温州医学院
浙江创伤外科
影响因子:
0.884
ISSN:
1009-7147
年,卷(期):
2024.
29
(1)
参考文献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