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PCT、CRP联合IL-6对胃癌切除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

    陈中琦何秀梅黄炜傅艳芳...
    2201-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对胃癌切除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术后发生肠梗阻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肠梗阻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CRP联合IL-6对胃癌切除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肠梗阻患者的CRP、PCT、IL-6水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IL-6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654、0.750、0.869,敏感度分别为0.630、0.513、0.524、0.973,特异度分别为0.723、0.752、0.766、0.814,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且敏感度最高(P<0.05).结论 血清PCT、CRP联合IL-6的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胃癌切除术后肠梗阻的早期预测准确性,三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反映术后炎症及病情程度,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胃癌切除术肠梗阻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宫颈癌根治术后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变化及与预后分析

    陈素潘晨翔
    2204-2206,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到本院就诊的7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5)及预后较差组(n=17).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肿瘤标志物、炎症及凝血功能,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手术前,预后较差组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及D-二聚体(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术前CEA、NLR及D-D水平偏高均为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前CEA、NLR及D-D水平偏高的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更易发生不良预后,因此需对该类群体予以重点关注及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宫颈癌根治术肿瘤标志物炎症预后影响因素

    严重外伤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因素

    阙献琴
    2207-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外伤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因素,旨在为后续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严重外伤患者共10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20例)和无急性肾损伤组(8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依据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严重外伤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休克、是否使用造影剂、甘露醇用量、晶体液输注量、DAVROS评分及MEWS评分均可能与严重外伤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休克、使用造影剂、晶体液输注量≥4 L/d、更高DAVROS评分及更高MEWS评分均是严重外伤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严重外伤患者如合并休克、使用造影剂、晶体液输注量≥4 L/d、DAVROS评分及MEWS评分更高则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严重外伤手术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育龄期子宫内膜的保护研究

    曹郑芳吴婷婷严康珍张英钗...
    2210-2212,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复杂性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月经天数、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QOL)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月经量、月经天数均少/短于对照组,UFS-QOL评分中症状严重程度、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复杂性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子宫内膜及月经情况.

    复杂性子宫肌瘤宫腔镜腹腔镜子宫内膜月经

    结肠癌术后血清hs-CRP/ALB、NLR变化及临床意义

    朱鲁凯朱小来陈伟宏
    2213-2215,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结肠癌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s-CRP/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对吻合口瘘(AL)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术后有无发生AL分为AL组(n=10)与非AL组(n=58),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hs-CRP/ALB、NLR水平,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hs-CRP/ALB、NLR对AL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术前hs-CRP/ALB、NLR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hs-CRP/ALB、NLR均高于术前(P<0.05),AL组术后hs-CRP/ALB、NLR均高于非AL组(P<0.05),AL组术后第3天hs-CRP/ALB、NLR高于术后第1天(P<0.05),非AL组术后第3天hs-CRP/ALB、NLR低于术后第1天(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s-CRP/ALB、NLR水平及联合指标对结肠癌术后AL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736、0.759、0.847,联合检查曲线下面积大于hs-CRP/ALB、NLR单独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5.4%、87.9%、85.3%,特异度分别为75.3%、71.4%、80.1%,hs-CRP/ALB、NLR截断值分别为2.69、12.67.结论 结肠癌术后血清hs-CRP/ALB、NLR值均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血清hs-CRP/ALB、NLR值对AL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肠癌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吻合口瘘

    TU-SILS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项洪琴仇露玲孟雯倩
    2216-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无入路平台的经脐单切口腹腔镜(TU-SILS)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TU-SILS组(n=55)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MPLS)组(n=53).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卵巢容积(OV)、窦卵泡数目(AFC),术后2个月记录两组切口美观满意度.结果 TU-SIL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MPLS组短,术中出血量较MPLS组少,且术后VAS评分较MPLS组低(P<0.05).术后3个月,TU-SILS组E2水平低于MPLS组,LH和FSH水平高于MPLS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AFC较术前减少,但TU-SILS组多于MPLS组(P<0.05).TU-SILS组美观满意度评分高于MPLS组(P<0.05).结论 与MPLS比较,TU-SILS可减少卵巢囊肿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术后生殖激素水平恢复,减轻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且创口美观度高,值得推广.

    卵巢囊肿无入路平台的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储备功能疼痛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谢密许迪锋
    2220-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观察组(n=40,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和对照组(n=34,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周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P)、皮质醇(Cor)]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周,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的EP、Co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59%,P<0.05).结论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产生的损伤小于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可促进术后康复,减轻应激反应,且不会影响免疫功能.

    创伤性脾破裂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脾脏部分切除术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并发症

    急诊颅脑外伤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李超男留静阙献琴
    2223-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急诊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共106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并将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急诊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急诊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共106例术后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15例,发生率为14.15%.两组年龄、手术时间、GCS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既往肺部病变史、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接受气管切开、是否接受气管插管、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是否接受胃管留置、术后是否床头抬高30°~45°及是否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超过240 min、气管切开及GCS评分<8分均是急诊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气管切开及GCS评分均可用于急诊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预测,且上述指标联合用于发生风险预测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单一指标更高(P<0.05).结论 急诊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可能与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接受气管切开及留置胃管有关;而上述危险因素均能够预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且四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急诊手术颅脑外伤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X线测定尺骨冠状突碎片移位与孟氏骨折患者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谢涛揭丽勇李放
    2226-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X线测定的尺骨冠状突碎片移位与孟氏骨折患者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行手术治疗的孟氏骨折患者54例,评估患者肘关节X线平片图像,分析是否存在冠状突改变及改变的长度和高度.收集患者的临床结局,回归分析其与冠状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时间为12个月,冠状突碎片的平均面积为(322.4±134.9)mm2.冠状突碎片面积每增加1 cm2,肘关节屈曲范围减少3.1°(P<0.001)、伸肘范围减少2.8°(P<0.001)和前臂旋后范围减少3.4°(P=0.00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12)和再次手术率(P=0.036)也与冠状突碎片面积增加相关.但前臂旋前范围与冠状突碎片面积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 X线测定的尺骨冠状突碎片移位与孟氏骨折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的发生及再手术率密切相关.

    冠状突孟氏骨折X线

    术后早期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指关节功能的影响

    王燕杨锦何宗运曾英东...
    2229-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主动及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指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行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治疗患者共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被动组42例术后采用早期被动活动,主动组42例术后采用早期主动活动;比较两组随访患指功能恢复效果、指总关节活动度、近指间关节欠伸率、臂肩手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握力指标、捏力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主动组随访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指总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被动组(P<0.05);主动组近指间关节欠伸率和臂肩手功能障碍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被动组(P<0.05);主动组随访握力和握力比水平均显著高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肌腱二次断裂,但被动组中3例因术后康复效果欠佳而行肌腱松解术治疗.结论 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用于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握力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指屈肌腱手术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