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月至 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共 62 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 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31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 31 例,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又根据肋间臂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1(16例,胸小肌下阻滞)和观察组 2(15 例,腋区阻滞).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1和观察组 2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手术结束后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1 和观察组 2 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1 和观察组 2 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评分、手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后入路进行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在臂丛神经阻滞基础上,联合肋间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少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镇痛效果更好,镇痛药物需求量明显减少,并且不同肋间神经阻滞方式的作用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