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防治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 80 例,根据术后 24 个月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分为良好组(61)和不良组(19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用于髋关节功能不良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麻醉分级、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固定类型及是否延迟负重均可能与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不稳定型骨折、髓外固定及延迟负重均是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可能性Logit(Y)= 0.87 +1.36×年龄>60 岁+1.18×不稳定型骨折+1.88×髓外固定+1.51×延迟负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模型用于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预测曲线下面积为 0.89(95%CI:0.84~0.95),最佳cut-off值为 4.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1.26%,83.77%.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骨折、髓外固定及延迟负重均是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而基于以上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在预测术后 24 个月髋关节功能方面显示出良好价值.

傅林炳、惠明大、季程

展开 >

311899 诸暨,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手术 髋关节功能 危险因素 模型

2024

浙江创伤外科
温州医学院

浙江创伤外科

影响因子:0.884
ISSN:1009-7147
年,卷(期):2024.29(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