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 150 例骨科髋部周围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均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下肢肿胀情况,比较两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肿胀、疼痛、DVT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为(3.32±0.24)g/L,较对照组的(3.75±0.33)g/L更低(P<0.05);观察组 PT、APTT水平分别为(18.54±2.71)s、(37.96±4.53)s,均高于对照组的(15.97±2.46)s、(35.15±3.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分别为(15.52±2.88)d、(2.96±0.58)d,均短于对照组的(21.03±3.12)d、(4.83±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水平为(0.52±0.14)cm,较对照组的(0.63±0.17)cm更低(P<0.05);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37.35±3.25)cm/s、(53.58±7.64)cm/s,均低于对照组的(28.26±3.04)cm/s、(45.24±7.3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DVT发生率分别为 4%、1.33%、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33%、14.67%、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肢消肿,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应用.

康志敏、卢锌祥、王金鑫、俞兰芳

展开 >

312030 绍兴,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下肢肿胀 住院时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科技攻关计划

绍柯科[2018]49号-2018KZ42

2024

浙江创伤外科
温州医学院

浙江创伤外科

影响因子:0.884
ISSN:1009-7147
年,卷(期):2024.29(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