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121 例行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DPPB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 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其中 12 例发生DPPB,发生率为 9.92%,出血时间为术后 13 h~186 h,平均(99.62±2.18)h,均行胃镜下止血成功;DPPB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变数目、浸润深度构成比与非DPP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PB组高血压、手术时长、术前服用抗凝、病灶部位、病变最大径、病灶形态、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各项构成比与非DPP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期EGC患者ESD术后有无发生DPPB作为因变量(无=0,有=1),将高血压、手术时长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长≥90 min、术前服用抗凝药、病灶部位在胃底-贲门、病变最大径≥2 cm、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为早期EGC患者ESD术后发生DPPB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容易发生DPPB,其发生原因复杂繁多,高血压、手术时长>90 min、病灶位于胃底-贲门、病变最大径≥2 cm、黏膜下层纤维化、术中出血均为其发生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积极预防ESD术后DPPB发生,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