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像差的研究进展

    蔡剑秋杨晖
    949-951,956页

    UPLC-Q-TOF-MSE结合UNIFI数据库技术快速分析五倍子化学成分及对大鼠血管药理作用机制

    章洪戴勤聪黄淑娴欧洋帆...
    95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定五倍子化学成分并探究其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五倍子UNIFI数据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与UNIFI数据处理平台,鉴定五倍子中的化学成分。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实验探究五倍子提取物舒张血管的作用和其有效的物质成分发挥作用的机制。结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快速分析鉴定五倍子化学成分60种。五倍子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在药理通路中,它可能影响平滑肌细胞内Ca2+的释放和外钙内流,从而发挥作用。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TOF-MSE结合UNIFI数据库对五倍子提取物进行鉴定。从五倍子提取物中鉴定出60种化合物。酚酸类占比较大,其药理作用可能是酚酸类化合物通过内皮依赖和内皮非依赖途径激活一氧化氮合酶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药理通路其可能为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发挥作用。

    五倍子提取物UPLC-Q-TOF-MSE舒张血管作用机制

    蓝萼甲素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徐天波刘德国顾增辉郑宇翔...
    957-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蓝萼甲素(GLA)对骨肉瘤(O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GLA作用于骨肉瘤细胞(143B、HOS、U2O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LA处理24 h、48 h、72 h后的细胞活性,选取影响最为明显的细胞系作为工具细胞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 CCK8实验显示GLA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且对143B细胞系的增殖抑制最为明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表明,GLA抑制14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143B细胞凋亡;RT-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GLA可明显下调IL-6/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但不影响IL-6下游MAPK级联通路和PI3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GLA可抑制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XIAP)的表达。结论 蓝萼甲素可能通过调控IL-6/STAT3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骨肉瘤蓝萼甲素白介素-6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凋亡

    益气健脾方对急性酒精肝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及代谢组学分析

    上官醉飞林益游杜玉洁周丽萍...
    96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方对急性酒精肝的防治作用及代谢组学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益气健脾方高剂量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健脾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健脾方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33%酒精建立急性酒精肝小鼠模型,检测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采用ProgenesisQI、SPSS等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和益气健脾方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益气健脾方高剂量对照组肝损伤和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胆固醇(CHOL)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方低、高剂量组ALT、AST、ALP、LDH、CHOL含量降低(P<0。05),肝损伤和肝功能改善。采用LC-MS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筛选获得4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结论 益气健脾方能够缓解小鼠急性摄入大量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和肝功能障碍,益气健脾方对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

    益气健脾方急性酒精肝血清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在鼓膜大穿孔修复中的应用

    黄烨戴信深尤慧华
    964-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鼓膜大穿孔患者79例(79耳),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行鼓膜修复)40例和对照组(采用颞肌筋膜行鼓膜修复)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植法Ⅰ期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听阈及耳内镜,比较两组患者鼓膜愈合率、愈合形态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对照组愈合率92。31%。观察组鼓膜形态比对照组更好。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学检查,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2。09±3。71)dB HL、(10。06±2。6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1。79±5。83)dB HL、(10。58±3。3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能降低术中取材难度、提高术后听力,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耳内镜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鼓室成形术鼓膜大穿孔颞肌筋膜

    TRIM37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王清清张杰
    967-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蛋白37(TRIM37)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肝癌TRIM37 mRNA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试验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RIM37蛋白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将特异性靶向TRIM37、非靶向对照的siRNA作用于Huh7细胞,分为敲低组(si-TRIM37#1组、si-TRIM37#2组)和非靶向对照组(si-NC组)。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B试验检测细胞TRIM37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蛋白表达,以及PTEN/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RIM37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RIM37患者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TRIM37患者(P<0。05)。si-TRIM37组细胞的侵袭能力低于si-NC组(P<0。05);si-TRIM37组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量比si-NC组下降(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si-TRIM37组比si-NC组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TRIM37在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敲低TRIM37抑制肝癌细胞EMT标记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细胞的侵袭,可能与抑制PTEN/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肝癌三结构域蛋白37上皮-间质转化PTEN/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预测价值

    陆钰龚涵颖韩俊祝则峰...
    970-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双期增强CT构建的支持向量机(SVM)及K-近邻(KNN)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60例病灶)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被膜侵犯组(84例)和非被膜侵犯组(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12)和验证组(n=48)。使用2种机器算法基于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静脉期、动脉期及双期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验证组中,基于静脉期CT建立的SVM模型、KNN模型AUC为0。752、0。698,基于动脉期CT建立的SVM模型、KNN模型AUC为0。880、0。716,基于双期联合CT建立的SVM联合模型、KNN联合模型AUC为0。936、0。764。联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效能明显高于单时期模型。结论 本研究基于双期增强CT构建的SVM、KNN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均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其中双期联合的SVM模型表现出最佳的预测效能,在临床个体化诊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癌乳头状CT影像组学被膜侵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风险评分构建与验证

    周小明倪伟伟许哲翁杰...
    974-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AIS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高龄、入院时GCS评分低、既往卒中病史、糖尿病史、吞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IS患者住院期间并发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0。786~0。876),内部验证预测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的AUC为0。827(0。782~0。873)。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585,P=0。127。结论 本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AIS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吸入性肺炎预测评分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构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模型

    李梦婷杨华郭文进
    97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构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362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差异,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糖尿病、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和外科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外科手术和Caprini评分≥5是重症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代入构建的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验证集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χ2=4。856,P=0。773),可信度较好。结论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可信度。

    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重症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黄小燕戚晨云冯晓霞陈钦...
    980-982,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分析HUA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HUA患者20例(HUA组)及尿酸性肾病患者20例(HN组)。另选择同年龄段的健康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集粪便及血液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分析,血液样本测定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三组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与HN病组Alpha多样性分析及Beta多样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组成上,差异主要体现在酸杆菌门、疣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丹毒丝菌纲、芽孢杆菌纲、δ-变形菌纲、丹毒丝菌目、乳杆菌目、丹毒丝菌科。HUA及HN患者与尿酸值、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UA、尿酸性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菌群紊乱,而其各自又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特征。HUA及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

    肠道菌群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16SrRNA临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