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隶属于20科49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②4种人工恢复群落中,清香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③4种人工恢复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均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④4种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结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恢复群落中,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相比,人工恢复群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不能快速恢复土壤养分。
Effects of different restoration communities on understory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dry-hot valley

窦沛彤、贺思腾、高成杰、李昆、刘方炎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干热河谷 人工植被 稀树灌草丛 物种多样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C0505101

2022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29
ISSN:2095-0756
年,卷(期):2022.39(3)
  • 3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