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 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 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 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 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 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 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刺槐、油松、刺槐-油松林会加剧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最为明显,建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适当减少刺槐林面积,提高侧柏栽植比例。对现存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刺槐林,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或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期改善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图5表2参28

黄靖涵、毕华兴、赵丹阳、王宁、刘泽晖、张荣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展开 >

土壤含水量 人工林 垂直变化特征 混交林 晋西黄土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YFF130040131971725U2243202

2024

相关文献
同作者其他文献同项目成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29
ISSN:2095-0756
年,卷(期):2024.41(2)
黄靖涵,毕华兴,赵丹阳,等.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4,41(2):387-395.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28.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