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生产和氮代谢的影响

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生产和氮代谢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西兰花品种碧绿为试材,采用双因素交互试验设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W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和3种氮素形态——N1(全硝态氮)、N2(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7∶3)、N3(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5∶5),研究不同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干物质积累(干重)、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的来看,在相同氮素形态下,西兰花干重、产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的灌水量下,西兰花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此正好相反.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当灌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5:5时,西兰花的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干重等性状均表现较优,是适宜当地西兰花生产的水氮组合.
Effects of irrigation amount and nitrogen forms on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broccoli

张辉、车旭升、吕剑、缑兆辉、秦启杰、罗建、张国斌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西兰花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水肥管理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CARS-23-C-072018YFD020120517ZD2NA015

2021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农学会

浙江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65
ISSN:1004-1524
年,卷(期):2021.33(2)
  • 4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