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灌浆期高温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品种类型间差异

    谭宇虹周敏张华张恒...
    2657-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粳稻和籼稻)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高温(日温35℃/夜温28℃)和常温(日温28 ℃/夜温22 ℃)2个温度,在灌浆结实期对3个粳稻品种和3个籼稻品种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灌浆结实期高温会造成所有品种稻米外观变差、千粒重下降,但籼稻品种高温下种子垩白的产生和千粒重下降幅度明显少于粳稻品种。另外,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Wx)的单倍型不同的品种对高温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Wxa类型的品种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幅度较Wxb和Wxmq类型的品种小,而同样是Wxb类型的品种,在籼型背景下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又明显低于粳型品种,表明籼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高温的耐受性要高于粳稻品种,且除Wx外,籼粳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位点与高温下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的调控相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水稻品种(粳稻和籼稻)以及不同Wx等位基因类型的品种在响应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差异,为后续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帮助。

    高温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类型

    2007-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比鉴定试验品种(系)的综合性状变化特征

    郭爱奎梁志浩李宇星汪强...
    2666-2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沿海地区大麦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我国大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2007-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比鉴定试验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15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比鉴定试验品种(系)的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株高以年均0。69 cm的速度显著增高,单位面积穗数以年均7。05 × 104 hm-2显著增加,穗粒数年均增加0。12粒,千粒重年均增加0。26 g,产量年均增加27。58 kg·hm-2,但生育期无显著变化。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选育的大麦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选育了苏啤9号、苏啤11号、盐麦6号、盐麦7号和盐13215等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于12。50%的优质大麦。产量三要素的协同发展是近15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产量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株高升高和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大麦倒伏情况加剧是制约江苏沿海地区大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近15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比鉴定试验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阐明了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为我国大麦高产优质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大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品比鉴定

    基于转录组与一代测序技术挖掘ADSL基因调控坝上长尾鸡肌苷酸含量

    何玲钰乔贤王新越李祥龙...
    2676-2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找与改良坝上长尾鸡肌肉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的基因,试验选取河北省优质蛋肉兼用型品种坝上长尾鸡为对象,对60只进行解剖测得肌苷酸含量,以坝上长尾鸡肌苷酸含量高低为指标分组,利用转录组测序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并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进行多态位点的筛查,使用SPSS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与肌苷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分析中差异显著表达基因中有251个上调基因、241个下调基因,另有18 300个差异不显著,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核苷酸代谢途径对肌苷酸的含量有着重要影响,ADSL基因参与该通路最终影响肌苷酸的合成。成功扩增 ADSL 基因第 2、7、9、11 外显子,筛查到 g。3713G>A,g。3797C>T,g。8282C>G,g。10191C>T,g。12827C>A,其中外显子2(g。3797C>T)CT型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CC型与TT型,外显子7(g。8282C>G)CG型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GG型及CC型,说明坝上长尾鸡ADSL基因第2外显子g。3797C>T位点CT型及第7外显子g。8282C>G位点CG型为优势基因型,可作为IMP含量的分子标记用于育种实践。

    坝上长尾鸡转录组测序ADSL基因多态位点肌苷酸

    绞股蓝皂苷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作用

    才冬杰申子凡左之才田斌...
    2687-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绞股蓝皂苷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观察与CCK-8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绞股蓝皂苷和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安全浓度,然后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及药和病毒预先作用这3种加药方式,利用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检测BVDV E2蛋白基因和5'-UTR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其在体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绞股蓝皂苷和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浓度分别为16 μmol·L-1和25 μg·mL-1时,细胞活性与空白组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确定为两种药物的最大安全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绞股蓝皂苷可极显著(P<0。01)抑制BVDV E2蛋白基因和5'-UTR的表达,且其直接灭活作用优于α-单月桂酸甘油酯。此外,绞股蓝皂苷还显示出了显著(P<0。05)的吸附阻断作用,但其复制阻断作用与单独病毒组无显著差异。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绞股蓝皂苷抗病毒

    叶面喷施纳米铁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张雅茹颉建明张婧杨旭珍...
    2696-2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质栽培,以大菠6号菠菜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50、150、300、450 mg·L-1)的纳米零价铁(NZVI),研究纳米铁对菠菜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ZVI处理均能提高菠菜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及叶片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含量,且随着NIVI浓度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50 mg·L-1的增加幅度最大。与CK相比,其干重、鲜重分别提高75。73%、49。44%,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48。39%、52。34%和52。38%,根系活力提高80。21%,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42。34%、25。60%。不同浓度NZVI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影响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其中以150 mg·L-1NZVI处理降幅最大,分别为64。56%、56。86%。

    纳米零价铁菠菜生长生理品质

    不同品种桃果实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与质地的关系

    赵邯项可心刘春菊李斌...
    2705-2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桃果实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与质地之间的关系,对4种新鲜桃果实的化学组分、细胞壁组分、微观结构、孔隙度、力学特性和硬度进行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蜜桃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L)含量较高,细胞截面积较大,形态结构不规则;蟠桃水分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水溶性果胶(WSP)含量最高,细胞壁较薄,弹性模量与硬度较低;油桃可溶性糖、碱溶性果胶(NSP)含量较高,细胞较大,形态完整,排列规则,孔隙度与硬度较高;黄桃螯合性果胶(CSP)含量高,细胞小且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孔隙度较低,弹性模量较高。经统计分析发现,细胞壁厚度、细胞壁物质(CWM)含量、CSP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力学特性(屈服力、屈服能、最大应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硬度与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SP含量、NSP含量、细胞壁厚度、部分力学特性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硬度与体积密度、水分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体积密度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NSP含量、细胞圆度、硬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孔隙度与微观结构(细胞截面积、细胞周长、当量直径)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综上所述,细胞微观结构影响桃果实的孔隙度和颗粒密度,可溶性糖含量、果胶含量等化学组分对力学特性有所影响。

    化学组分微观结构力学特性孔隙度主成分

    地膜覆盖和自然生草对桃园土壤养分、pH及水热的影响

    杨乐李文杨骆建莉郑伟...
    2719-2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河南省信阳市桃园为试验对象,设置地膜覆盖(覆盖黑色可降解膜)和自然生草2个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pH值、氮磷钾含量和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和自然生草处理均能显著(P<0。05)提高0~10 cm 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处理下,0~10 cm 土层的全氮含量显著升高24。39%,10~20 cm 土层的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27。11%,0~10、10~20 cm 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亦显著升高;地膜覆盖处理下,0~10、10~20 cm 土层的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8。51%、20。49%。各处理对20~40 cm土层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处理在7~9月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增强了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地膜覆盖处理在前期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具有一定的增温作用。

    可降解膜地膜覆盖自然生草果园土壤理化性质

    五种珍稀濒危兰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苗苗秦嘉泽
    2727-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和筛选有价值的芳香种质资源,对比珍稀濒危兰花中的"香花"和"臭花"在挥发性成分、含量和关键香气化合物等方面的异同,以具有怡人香气(即"香花")的晶帽石斛(Dendrobiurn crystallinum)、杓唇石斛(Dendrobium moschatum)、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和带有不愉悦气味(即"臭花")的领带兰(Bulbophyllum phalaenopsis)、棘唇石豆兰(Bulbophyllum echinolabium)的盛花期花朵为试验材料,采用箭型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 Arrow-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开展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75种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酮类、醇类、醛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其中,萜类的相对含量最高,包含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也最多,杂环化合物、酯类等次之。供试的5种珍稀濒危兰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种属特异性,但均以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酮类、醇类、醛类为主,相对含量合计达90%以上,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晶帽石斛>杓唇石斛>棘唇石豆兰>领带兰>球花石斛。晶帽石斛、杓唇石斛、球花石斛、领带兰、棘唇石豆兰分别含有104、87、72、90、77种关键香气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影响兰花整体香气的主要贡献物。领带兰中的二乙基二硫醚与二甲基三硫、棘唇石豆兰中的3-甲基-1H-吲哚与二甲基三硫为"臭花"的特殊气味形成作出较大贡献。这5种兰花特有的香气成分极具资源利用价值,其中,晶帽石斛和杓唇石斛的挥发性成分中可能存在兔耳草醛。

    兰花箭型固相微萃取技术挥发性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椪柑生长发育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马玲张镇武方英姿吴慧欣...
    2739-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减氮配施生物炭(BC)对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生长发育和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施肥量以单株计):常规施肥(N100,0。910 kg N)、减氮20%(N80,0。728 kg N)、减氮40%(N60,0。546 kg N)、减氮40%+生物炭 10 g(N60+BC10,0。546 kg N+10 g BC)、减氮 40%+生物炭 20 g(N60+BC20,0。546 kg N+20 g BC)和减氮 40%+生物炭 30 g·m-2(N60+BC30,0。546 kg N+30 g BC),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椪柑根系生长、果实品质、单果重与土壤理化特性等。结果表明,与N100相比,N80和N60处理的椪柑根系活力、根系形态、果实品质、单果重、土壤特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N60+BC10、N60+BC20、N60+BC30处理的相应指标则表现出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减氮配施生物炭处理得分依次为N60+BC30>N60+BC20>N60+BC10,其中N60+BC30处理的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特性表现最佳。

    氮肥生物炭椪柑果实品质土壤特性

    基于数量特征分析与层次分析的舟山海岛乡村绿化树种综合评价

    王金凤陈卓梅何卿高浩杰...
    2748-2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舟山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绿化价值的最大化,在植被数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舟山乡村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级,旨在为舟山海岛乡村绿化树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量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从10个村庄78个样地共计调查到绿化植物253种,隶属92科213属,乔、灌、草的占比分别为28。9%、30。8%、40。3%。从植物来源来看,253种绿化植物中,乡土种与外来种的比例分别为50。6%、49。4%,乔木和草本植物以乡土种居多,但64。1%的灌木为外来种。在乔木中,香樟的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重要值均最大。在灌木树种中,红叶石楠的相对多度、相对重要值均最大,杜鹃的频度最大,八角金盘的相对显著度最大。经综合评价,分为Ⅰ级的乔、灌木树种分别为16、17种,分为Ⅱ级的乔、灌木树种分别为28、23种,分为Ⅲ级的乔、灌木树种分别为20、21种,分为Ⅳ级的乔、灌木树种分别为12、17种。Ⅰ级及Ⅱ级树种可分别作为舟山海岛乡村绿化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加以应用,Ⅲ级树种主要起补充作用,可用于丰富植物种类,而Ⅳ级树种不建议选择或慎重选择。

    数量特征分析层析分析树种规划舟山海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