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隋至唐中期佛教僧众天文活动研究
隋至唐中期佛教僧众天文活动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维普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隋与初唐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被认定为王官之学而禁止私习.但民间天文学的传播却途径多样.官私在不断博弈中实现天文知识的交流融合.首先,以七曜问题为线索可知,佛教天文学虽源自印度社会,却浸染了西域等地区的文化元素,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传入中国.其次,佛教在民间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又令这种域外天文学与地方社会高度融合,形成了具有日常生活属性的中国化知识.从该时期佛典的翻译与使用中就可窥探天文知识的具体流传情况.最后,对于佛教僧众在天文活动中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问题,从官私系统的互动中可以发现,佛教僧众在两个系统的夹缝中,始终未进入官方天文学的正统之中,但却通过密教天文与本土传统天文融合的方式,保持了主体性与民间影响力.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杨剑霄
展开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佛教
天文学
一行
七曜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17ZDA233
19CZJ009
出版年:
2024
宗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宗教学研究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169
ISSN:
1006-1312
年,卷(期):
20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