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宗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宗教学研究
宗教学研究

卿希泰

季刊

1006-1312

zongjiaolll@163.com

028-85412221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

宗教学研究/Journal Religious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宗教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内容以中国道教研究为主,兼及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他宗教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崇道诏书碑》与金元时期全真教宗祖谱系之构建

    刘永明牛利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天水玉泉观所存《崇道诏书碑》是系统研究金元时期全真教宗祖谱系的珍贵史料.第一,王重阳遇仙神话是构建全真教宗祖谱系的重要一环.遇仙神话并非出自王重阳本人,系马丹阳神化王重阳自述的遇师经历而来,经宋德方在谱系中的进一步强调后为全真后学认同.第二,《全真祖宗之图》在佛道辩难和经厄后复苏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反映出全真教发展的历史境遇和元廷宗教政策对宗祖谱系构建的影响.第三,全真教宗祖谱系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发展历程.

    《崇道诏书碑》遇仙神话《全真祖宗之图》全真教宗祖谱系

    《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

    王唯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青鬼律》是研究初期天师道的重要文献.学界的研究确定了《女青鬼律》成书不晚于4世纪,最有可能在3世纪.但是《女青鬼律》6卷的内容和观念前后存在抵牾之处,很可能各卷并非同时成书.其中,第1、2卷的行文一致,却与第5、6卷不相似.至少可以判断前两卷应是同时成书,且早于末两卷.《女青鬼律》第1卷记录的"五道鬼"车匿,表明前两卷成书可能早于东吴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约为241年之前.《女青鬼律》卷6成书不早于265年.因此,《女青鬼律》成书跨越3世纪上下半叶,前两卷和末两卷的成书时间至少有20年的跨度.预定8卷本的编撰可能没有最终完成,而非通常认为的内容散佚.

    《女青鬼律》《道要灵祗神鬼品经》《太子瑞应本起经》五道神车匿

    道经所见老子别号"温(莢)子""究爽子""元化子"考

    陈哲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隋写本《老子变化经》(S.2295)中旧释"温荚子"或"温(莢)子"的老子名号应改释为"温荚子","温(莢)"与道教文献中的"郁华""宛华"是同一名号的不同记写形式.《三洞珠囊》所引《化胡经》称老子在伏羲后号"究爽子","究爽"应为"宛华"之辗转形讹,可与古文献中的"华""爽"异文合证.《三洞群仙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老子在伏羲时号"元化子",该名号当源于《太上老君开天经》记载的"无化子","元"为"无"之讹,讹误产生的背后可能有文本语境变动和名号理据重构的深层原因.

    《老子变化经》敦煌写本温荚子究爽子元化子

    新出唐初道门领袖尹敬崇墓志考释

    王庆昱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尹敬崇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尹敬崇作为唐初道门领袖,史书只记载了只言片语,得以一窥其精于道教礼仪以及学术之一面.《尹敬崇墓志》的出土,对于其出身以及生卒年有所补充,弥足珍贵的是记载了其曾跟随重玄派高道成玄英学习的经历.尹敬崇在唐太宗贞观后期幼年入道,唐玄宗开元初去世,然其与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都有交往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尹敬崇作为道门领袖受到唐代皇帝重视的一面,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初道教发展的情况.《尹敬崇墓志》的出土,丰富了唐代前期道教史的资料,补充了尹敬崇的入道宦历,对唐初道教史研究有积极意义.

    尹敬崇墓志玄都观重玄派

    宋元母婴法术及产育观研究——以《道法会元》《法海遗珠》为中心

    谢健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历史文献相异的是,法术记录和宗教文献均揭示宋代民间社会非常重视婴童保育.从《道法会元》和《法海遗珠》两部宋元道教文献来看,该时期的母婴产育法术涉及祈嗣、生产、抚育各个环节,体现出新符箓派"内丹外符"特征之余,也注重取材日常生活和视觉验证.由于该时期清微、神霄等新符篆派崛起,母婴产育法术也可见雷法的运用.这些母婴产育法术除了折射出道教一贯对母婴健康的关注以及神真护卫的身神观之外,也体现出时人对母婴疾病的理解,已然将雷法中的"妖雷""祸雷"等理论纳入病因论的范畴.无论是法术特征还是其背后的社会观念,宋元时期的产育法术均体现出该时期的道教既传承又创新的新变化.

    宋元道教法术母婴产育

    从"仙果"到道派:武当山榔梅派的创立与传承初探

    聂新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元时期,在武当山真武经典的神圣书写和民间传说的描述中,榔梅由寂寂无名的山间野果升格为与真武修道密切相关的"仙果",逐渐实现了神圣化的蜕变.明初,孙碧云在武当山创立榔梅派.由于史料缺乏,榔梅派传承的历史一直模糊不清.据新发现的清代武当山榔梅派道士墓群碑刻资料与相关传世文献,明代后期,榔梅派从武当山传至河北平乡天齐庙.清代中后期,榔梅派在武当山发展兴盛.民国时期,榔梅派仍有传承,余绪不绝.

    武当山道教榔梅孙碧云榔梅派仙果

    《真诰》韦兴刻本及海内孤本《萨真人戒行实录》相关问题略论

    白艳波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真诰》韦兴刻本,属于《真诰》十卷本系统,存八卷,所缺卷七至卷八处装订有李振卿《萨真人戒行实录》一帙.《真诰》韦兴刻本为《真诰》的版本源流提供了实物佐证;主持刊刻者韦兴及李振卿《萨真人戒行实录》,则为朝天宫冶城西山道院法脉传承、南京王灵官信仰渊源发展、明代萨真人信仰及其法术源流等提供了新材料,并进一步证明了南京在明代道教史上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韦兴《真诰》《萨真人戒行实录》西山道院南京王灵官信仰

    晚明道观的经营——以南京朝天宫为例的研究

    贺晏然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朝天宫是明代南都最为重要的宫观,也是明初道录司所在.相较于明代南京的诸多道观,其宫观经营兼有官署与道观的性质,尤为特殊.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官员葛寅亮在《金陵玄观志》中详细记录了南京朝天宫公产经营的状况,为研究明代京城道观经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细节化素材.朝天宫的经济状况既反映了晚明道观普遍的庙产和经济管理的困局,又集中体现了晚明官员和道士在道观管理中的权利交织,展现了明代道观经济发展的复杂面向.本文从对朝天宫公产的文献梳理开始,继而论及这所官方道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注较少的道观公产经营过程中的纠纷和改组等情况也将有所剖析.

    南京朝天宫道观经济明代

    法国藏稀见道教文献《太上感应篇疏衍》的解经特色与价值

    任增强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所庋藏《太上感应篇疏衍》系中国国内缺藏的清代孤本文献.在解经方面,重说理而少征事,征事援引正史中人物行迹,以增强说服力;说理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讲求文采与变体,善于引譬连类,注重演说的雅俗共赏性.《太上感应篇疏衍》刊行时间在惠栋《太上感应篇笺注》之前,是李昌龄注本向惠栋注本等清代诸多注本演进过程中一个长期未知的衔接性存在,其解经特色对其后清代《感应篇》注本有一定影响.

    域外汉籍《太上感应篇疏衍》解经

    清至民国敦煌道教管窥——以莫高窟题记、榜文为中心

    李勇进崔广哲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莫高窟现存有36条清至民国关涉道教活动的题记和少量斋醮榜文,真实记录了道士与信众朝山观礼莫高窟的事迹.清代以来,莫高窟逐渐成为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大批本地与外地道众巡礼莫高窟,道教的两大宗派特别是正一派较为活跃,成为敦煌道教活动的重要力量.千佛洞庙会期间,道众同参道、佛两教神灵,举行斋醮法事活动,满足着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这种经常化宗教仪式活动的开展,为道教争取到较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了道教文化在敦煌地区的发展.

    敦煌道教题记榜文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