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板栗可溶性糖相关性状多样性分析

中国板栗可溶性糖相关性状多样性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向板栗资源挖掘、利用及优异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HPLC等方法对来源我国10个板栗主产省市的121个品种(系)果实采后17个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系统检测,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板栗品种可溶性糖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57%和1.89;不同省区间板栗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存在差异,陕西品种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0.73%;河北品种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为1.88;安徽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都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27%和0.97.(2)果实蔗糖含量、果糖含量、甘露醇含量和已测糖类的总和(蔗糖、麦芽糖、水苏糖、果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的含量总和)在省(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麦芽糖占比、水苏糖含量、水苏糖占比、山梨醇含量和山梨醇占比这7个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且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3)17个性状的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13.04%,群体内变异占比86.96%,说明板栗果实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0.609%,主要特征向量为可溶性总糖含量(0.708)、蔗糖含量(0.619)、蔗糖占比(0.921)、麦芽糖占比(0.623)、水苏糖占比(0.664)、已测糖类的总和(0.647)及占比(0.951),可以利用该因子作为板栗果实甜度和口感的综合评价指标.(5)聚类分析将121份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基本按地理距离而聚类.
Diversity Analysis of Soluble Sugar Related Traits in Chinese Chestnut

李颖、张树航、郭燕、张馨方、王广鹏

展开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昌黎066600

板栗 种质资源 可溶性糖 多样性 聚类分析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

21326304D-3C20203010532022KJCXZX-CGS-3

20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15
ISSN:1672-1810
年,卷(期):2023.24(2)
  • 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