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旋耕和深耕管理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旋耕和深耕管理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RT)和深耕(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NT)、行间深松(SBR)、行内深松(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测定了0—5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SMBC、SMBN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50 cm土层不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小麦季深耕和玉米季深松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麦季旋耕显著增加了玉米季0—10 cm土层中速效养分含量,而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SBR和DT-SIR处理则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小麦季旋耕条件下的RT-NT、RT-SBR和RT-SIR处理的SMBC明显高于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NT、DT-SBR和DT-SIR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SMBC和SMBN均表现为小麦季深耕处理显著高于旋耕处理,且以DT-SIR处理SMBC(67.99 mg/kg)和SMBN(45.96 mg/kg)最高.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值,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微生物熵.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RT-SIR、DT-SBR和DT-SIR)较免耕处理(RT-NT和DT-NT)均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0—20 cm土层,RT-SBR和RT-SIR处理土壤脲酶活、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DT-SBR和DT-SIR处理则提高了深层(20—40 cm)土壤中这三种酶的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期内,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和RT-SIR)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小麦季深耕-玉米季深松处理(DT-SBR和DT-SIR)则提升了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微生物量氮/全氮比,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熵.
Effects of rotary and deep tillage mode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fluvo-aquic soil under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朱长伟、龙潜、董士刚、石柯、姜桂英、李小磊、张崇洋、刘芳、申凤敏、刘世亮

展开 >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02

小麦-玉米轮作 潮土 耕作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

2016YFD03008034140132719210211016120A210024

202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0.26(1)
  • 21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