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扫码查看
[目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方法]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RT)、深耕(D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耕+秸秆还田(DTS)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果]与旋耕(RT)相比,单纯深耕(DT)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DTS)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 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RTS)处理分别增产7.55% 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 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结论]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Deep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ing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topsoil thinning treatment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展开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濉溪县五铺农场,安徽淮北 2351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展开 >

耕层厚度 耕作方式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团聚体 玉米-小麦轮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团队项目

2018YFD03009011704e10022372015031222019YL044

202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0.26(2)
  • 50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