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扫码查看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著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P<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 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nitrogen balance and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in rice region of China over the past 30 years

黄晶、刘立生、马常宝、薛彦东、韩天富、柳开楼、刘淑军、张璐、李冬初、都江雪、张会民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湖南祁阳426182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北京100125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南昌330046

展开 >

中国稻区 氮素表观平衡 氮肥偏生产力 时空变化 氮肥推荐施用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6YFD0300901161032019035161013202002316101320200212019yj010733

202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0.26(6)
  • 18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