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演化特征

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演化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化规律,对了解和调控农田微生物群体组成以促进秸秆分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进行,将成熟期玉米秸秆(茎和叶)烘干,剪成长1~2 cm、宽0.3~1 cm的碎片,称12 g样品(相当于8 t/hm2)装入15 cm × 10 cm的尼龙网包(孔径0.04 mm)内,于10月5日冬小麦出苗后埋置在小麦垄间.分别于埋置后0、1、2、4、7、10和12个月收集秸秆包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样品干物质量和碳氮含量,选择埋置了0、2、4、7和12个月的秸秆及其土壤样品分析细菌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秸秆埋入土壤后的前2个月内分解最快,然后逐步减慢,在1、2、4、7、10和12个月后分别降解了总生物量的19.2%、32.9%、44.2%、52.2%、66.8%和73.8%.秸秆埋入土壤后,秸秆和土壤中细菌丰度均显著增加,分别于第4和7个月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秸秆细菌的丰度指标OTUs、ACE、Chaol和多样性指标Shannon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而Simpson指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降低,而土壤中这些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与刚埋置秸秆时相比,埋置2个月后的秸秆细菌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主导细菌群为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Actinobacteria丰度在埋置2个月后明显降低,然后又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Planctomycetes、Saccharibacteri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 和Gemmatimonadetes 丰度在原始秸秆中较低,埋入土壤后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 和Flavobacteriia主导前期细菌纲组成,而Actinobacteria、Anaerolineae和Bacilli纲丰度在后期逐步增加.秸秆分解速率主要受其碳含量影响,秸秆细菌群落组成前期与秸秆碳含量相关,后期与秸秆氮含量相关.随着试验的进展,秸秆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趋同.[结论]秸秆埋入土壤后前2个月的分解速率最高,随后逐步降低.秸秆分解前期细菌群落由富营养型组分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和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主导,随后被逐步增加的贫营养型组分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Saccharibacteria 门和 Del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 纲等代替.秸秆碳氮含量变化是影响秸秆分解及其过程中细菌群落演化的主要原因.
Succession in bacterial community during maize straw decomposition

王西亚、吕继龙、何萍、范分良、仇少君、徐新朋、赵士诚

展开 >

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作物秸秆 秸秆分解速率 细菌丰度 菌群结构多样性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2016YFD0200102

20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1.27(1)
  •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