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期施肥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

长期施肥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

扫码查看
[目的]提高土壤有机碳水平对提升农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比较施肥影响下相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及其组分的积累差异,以深入理解红壤有机碳的固持及稳定机制.[方法]稻田和旱地长期施肥试验分别始于1981和1986年,包含CK(不施肥对照)、NPK(施氮磷钾化肥)和NPKM(有机无机肥配施)3个处理,在2017年晚稻和晚玉米收获后,采集两个试验上述处理的耕层(0—20 cm)土样,通过硫酸水解法分离土壤活性与惰性有机碳,测定并计算土壤中TOC及其组分的含量及储量,并利用Jenny模型拟合试验期间耕层土壤TOC含量的变化动态,估算土壤固碳潜力.[结果]与CK相比,长期施肥可提高稻田和旱地土壤各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且NPKM处理的效果优于NPK处理.相比于稻田土壤,施肥对旱地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含量的提升更加明显.NPK和NPKM处理下,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Ⅰ、活性有机碳组分Ⅱ、惰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幅分别是稻田土壤的2.7、2.7、5.8倍和2.0、1.4和2.5倍.不论施肥与否,稻田土壤TOC的固存量和固存潜力均显著高于旱地土壤.施肥促进土壤固碳,在稻田和旱地土壤上,NPKM处理的TOC固存量分别是NPK处理的1.7和25.5倍,TOC固存潜力则分别是NPK处理的1.4和5.8倍.长期不同施肥均显著提高稻田和旱地土壤年均碳投入量,线性拟合方程表明,随碳投入量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的累积对稻田、旱地土壤TOC储量累积的贡献率分别达64.7%、44.6%.不同处理间稻田与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组分Ⅰ与活性有机碳组分Ⅱ)含量的差异可解释其TOC含量差异的52.9%~60.0%.[结论]与施氮磷钾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更好的促进土壤固碳,且在旱地土壤上的促进作用比在稻田土壤上更为明显.与稻田土壤相比,旱地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对长期施肥的响应更敏感,且在施氮磷钾化肥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TOC积累的主要贡献组分分别为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红壤植稻虽有利于有机碳固持,但红壤性稻田土壤的活性碳占比较高,可能易因不当管理而发生损失.
Differences i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between reddish paddy and upland soils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李文军、黄庆海、李大明、柳开楼、叶会财、肖国滨、张文菊、徐明岗

展开 >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湖南文理学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常德 415000

长期施肥 红壤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固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项目江西省红壤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18M6425952017JJ32202018KY2220192BAB20302218B4042019-01

20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1.27(3)
  • 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