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旱地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利用率普遍较低,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在陕西杨凌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施P2O50、50、100、150 kg/hm2共4个施磷水平.于2009、2013、2017年小麦收获期采样、测产,并分析植株和籽粒磷含量;同时取0—20 cm耕层土样,分析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变化.[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旱地石灰性土壤上施P2O5118 kg/hm2时,小麦达到最高产量5174 kg/hm2,对应的籽粒吸磷量为14.5 kg/hm2.施P2O5达到10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2009年至2017年间显著增加28.9%~35.4%.连续9年每年施用P2O5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加0.73 mg/(kg·a).Ca2-P、Al-P、Fe-P、O-P的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P2O5150 kg/(hm2·a)时,Ca2-P和Al-P含量随施肥年限延长而增加,Ca8-P随施肥年限延长而降低;施P2O5150 kg/(hm2·a)时,Ca10-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Ca10-P减少时,Ca2-P增加,同时有效磷含量也提高.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有效性表现为Ca2-P>Al-P>Ca8-P>Fe-P>O-P>Ca10-P.[结论]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磷素处于亏缺状态,Ca8-P、Al-P可转化为Ca2-P.年施P2O5超过50 kg/hm2时,磷素主要以Ca2-P、Al-P、Ca8-P在土壤中积累.基于本研究结果,维持小麦持续丰产,持续培肥地力的最优施磷量为每年P2O5118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