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萘乙酸和邻氨甲酰苯甲酸对玉米花后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萘乙酸和邻氨甲酰苯甲酸对玉米花后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喷施萘乙酸(NAA)和生长素抑制剂(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对玉米花后营养元素吸收及转移的调节作用,为实现不同玉米生产目的效率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首先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玉米吐丝期,设叶片喷施萘乙酸0.05、0.1和0.5 mmol/L 3个处理,成熟期测产,确定了萘乙酸的适宜喷施浓度为0.05~0.1 mmol/L.设置盆栽试验,研究NAA和NPA对不同库源条件下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在玉米吐丝前,将玉米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授粉,另一组在雌穗上套袋抑制授粉;并在吐丝期设置叶片喷施0.1 mmol/L NAA处理、0.1 mmol/L NPA处理和清水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采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较低浓度(0.05 mmol/L、0.1 mmol/L)萘乙酸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百粒重及收获指数,0.1 mmol/L NAA处理较清水处理分别提高了14.3%、14.2%和8.9%.源库关系的改变对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较NAA和NPA的影响大.增加源库比,吐丝前营养器官中养分转运量减少,积累增加;磷、钾、铜、锰元素花后积累及转运对萘乙酸及其抑制剂响应敏感,其中NAA使花后叶片钾、锰积累量分别增加25.6%、90.4%,NPA处理使花后茎、叶钾积累分别增加56.4%、65.9%,而氮、镁、锌、铁素积累相对受影响较小.[结论]当籽粒库存在时,施用适宜浓度的NAA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促进营养元素向籽粒转移,而NPA增强了同化物在茎叶中的积累,提高了源强;去除籽粒库后,施用NPA促进叶片生物量增加,有利于植株矿质营养的积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配合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Effects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and phthalamic acid on the uptake and transfer of nutrients after anthesis in maize

王志远、罗裳、韩永亮、栗晗、赵婷婷、杨兰

展开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萘乙酸 邻氨甲酰苯甲酸 玉米 源库关系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2019JJ5024218K04318QN09

202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2.28(1)
  • 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