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期绿肥和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提升红壤性水稻土酸解有机氮组分比例及供氮能力

长期绿肥和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提升红壤性水稻土酸解有机氮组分比例及供氮能力

扫码查看
[目的]氮是限制土壤生产力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长期施用绿肥和秸秆下,红壤性稻田土壤氮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氮素供应容量和强度的关系,深化理解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理论.[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内,始于1981年,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设置4个处理:无肥(CK);单施化肥(F);翻压紫云英作早稻基肥+追施化肥(MF);翻压紫云英和稻草还田作晚稻基肥+追施化肥(MSF).2019年晚稻收获后,测定0—2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可矿化氮、微生物量氮含量,研究碱解氮释放特性及其与有机氮组分的关系.[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各形态氮素的含量.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MF和MSF处理分别提高了土壤全氮15.03%和24.35%、矿化氮35.73%和58.02%、微生物量氮21.73%和36.73% (P < 0.05),MSF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土壤碱解氮的供应强度均表现为MSF>MF>F>CK;供应容量MSF和MF处理均显著高于F处理,增幅分别为19.01%和25.22%.MF和MSF处理土壤酸解总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F处理;MSF处理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含量均显著高于F处理,增幅分别为36.02%、33.52%和26.58%,而土壤非酸解性氮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酸解氨态氮是土壤矿化氮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生物量氮是碱解氮的主要直接贡献者.[结论]在等氮磷钾施肥量下,长期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提高了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中微生物量氮和酸解氨态氮的含量,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提升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进而改善了稻田土壤的氮素供应容量和强度.绿肥和秸秆联合还田的效果优于绿肥单独还田.
Long-term substitu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 with green manure and straw increases hydrolysable organic nitrogen and N supply capacity in reddish paddy soils

吴多基、姚冬辉、范钊、吴建富、魏宗强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红壤性水稻土 绿肥和秸秆联合还田 微生物量氮 酸解有机氮 氮素供应容量 氮素供应强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YFD030160131660596

202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2.28(2)
  • 7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