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期施用尿素降低赤红壤旱地耕层pH的特征与预测

长期施用尿素降低赤红壤旱地耕层pH的特征与预测

扫码查看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赤红壤旱地耕层土壤pH变化特征,并以模型预测土壤pH的未来变化,为区域土壤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闽东南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制连续进行16年化肥定位试验和14年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测定各施肥处理的历年耕层土壤pH.以实测土壤pH为依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结果]连续16年实测结果表明,不施肥CK处理和不施氮肥(尿素)处理(RF-N)的耕层土壤pH在16年间从基础土壤的5.90分别提高到6.24±0.18和6.21±0.17,分别年均递增0.021和0.019个pH单位;习惯施肥(FP)、推荐施肥(RF)、不施磷肥(RF-P)和不施钾肥(RF-K)处理均导致土壤酸化,且酸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抑制土壤酸化或提高土壤pH.连续14年推荐施肥配施猪粪(RF+PM)处理的土壤pH从基础土壤的5.73提高到5.80±0.36,显著高于RF和推荐施肥配施商品有机肥(RF+COM)两个处理,年均递增0.005个pH单位,但与推荐施肥配施稻草(RF+S)处理的差异不显著;RF+COM处理抑制土壤酸化的效果较差,土壤pH年均递减0.019个pH单位,且与RF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H灰色预测模型显示,不同施肥处理的拟合误差在0.997%至4.321%;土壤pH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拐点出现在试验开始后的第3或4年;土壤pH变化趋势受不同施肥处理的显著影响.CK和RF-N处理在试验开始后的第3年内土壤pH处于上升状态,但在第4年后就稳定在6.20左右.FP、RF、RF-P、RF+COM、RF+PM和RF+S处理在试验开始后的第3或4年内土壤pH处于下降状态;在定位试验持续到第3或4年之后,FP、RF、RF-P和RF+COM处理的土壤pH则稳定在5.50左右;但RF+PM和RF+S处理的土壤pH则处于上升状态,至第14年时分别达到6.26和5.91,比该试验地基础土壤pH 5.73分别提高0.53和0.18个pH单位.[结论]长期施用推荐施氮量或更高量的氮肥(尿素)是赤红壤旱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pH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拐点出现在定位试验开始后的第3或4年.在推荐施肥基础上用腐熟猪粪或稻草替代1/3化学氮肥,在拐点后可显著提高土壤pH,效果是腐熟猪粪>稻草.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of topsoil acidification of latosolic red soil caused by long-term urea application

李娟、张立成、章明清、张辉、张永春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赤红壤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土壤 酸化 灰色预测模型

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2021R1025005XTCXGC2021009CARS-10

202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2.28(12)
  • 4
  • 20